芒康千年古盐田,是一处融合了自然奇观、千年人文和独特制盐工艺的独特景观。它位于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纳西民族乡(盐井镇)澜沧江两岸。
这片盐田历史悠久,据说从唐代就开始制盐,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。
芒康盐井古盐田的卤水来源非常独特,它并非直接来自澜沧江水,而是来自地下深处的天然卤水泉(盐泉)。
其形成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地质过程:
1. 核心来源:深层的地下盐矿
芒康地区在地质历史上(特别是距今约2000-3000万年的新生代时期)曾是一个巨大的古盐湖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质构造运动,这个古盐湖逐渐干涸,所含的盐分被后来的沉积物覆盖,在地下深处形成了岩盐矿床(或含盐岩层)。
2. 关键过程:地下水的溶解与循环
地下水渗透:澜沧江流域的大气降水和雪山融水渗入地下,成为地下水。
溶解盐矿:这些地下水在地下径流过程中,渗透并流经了那些深埋的古老岩盐层。水流缓慢地溶解岩层中的盐分,逐渐变成了饱和或近饱和的盐水(即卤水)。
3. 涌出地表:地质构造提供的通道
芒康位于横断山脉地区,地质活动频繁,澜沧江峡谷两岸分布着大量的断层和裂缝。这些地质构造为地下深处的卤水提供了天然的上升通道。
在地下压力的作用下,富含盐分的卤水通过这些裂缝和断层自然涌出地表,形成了盐泉。
当地村民正是在澜沧江两岸的山坡和台地上,发现了这些自然溢出的盐泉,并在此基础上开凿了盐井和盐池来收集卤水。
芒康盐井古盐田的卤水是由,深埋地下的古代岩盐矿,在地下水的循环和溶解作用下,经澜沧江峡谷独特的地质断层和裂缝,成为卤水,通过盐泉自然涌出。卤水被人工引导至盐田,借助强烈的阳光和大风晒制成盐。
这里的盐田建造很特别,是在澜沧江两岸依山而建,由成千上万根木柱搭架,架上用透水性强的泥土铺成平面并夯实。当地村民至今仍保持着非常原始的手工晒盐方式:
1. 取卤水:村民们从澜沧江畔的盐井、盐池中取出卤水(富含盐分的泉水)。
2. 灌盐田:将卤水背运至盐田,倒入其中。
3. 自然蒸发:依靠澜沧江峡谷强烈的阳光照射和大风进行蒸晒和风干,使盐分结晶。
4. 收盐:待水分蒸发后,盐田内便结晶出盐。
有趣的是,由于澜沧江两岸土质不同,西岸,地势较缓,盐田底部垫有红土,卤水渗漏时掺合了红土,西岸产出的盐呈淡红色,为红盐“桃花盐”。红盐通常产量较高,主要用于保健洗浴和喂养牲畜。东岸,地势陡峭,盐田底部垫土不同,产出的盐则是白色的。白盐“雪花盐”则主要用于食用。
层层叠叠、错落有致的盐田在晨光或夕阳下景色奇美。下午日落前(尤其是下午5点左右)的光线非常适合摄影,盐田在光影下会呈现不同的色彩。
小伙伴们可以亲眼目睹古老的制盐过程,感受延续千年的传统技艺。这里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,被称为“活着的茶马古道”。
每年的3月至5月是盐田的高产季节。此时日照强、风力足,而且桃花盛开,出产的“桃花盐”别有一番风味,景色也非常美。
一天中,下午前往比较合适,既能遇到劳作的村民,也能欣赏到最美的日落光影。
芒康盐田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提供卤水资源 与人类因地制宜的智慧开创晒盐技艺 的完美结合,是一部活着的历史,见证了当地人民适应自然、利用智慧的千年传承。
我们行程第六天会安排参观芒康盐井,小伙伴们亲身探访澜沧江畔的盐田,感受这独特和珍贵的自然与人文景观。
欢迎小伙伴们加入2025年西行川藏自驾游活动
2025年 西 行 川 藏 自 驾 游 活 动
第八期:9月26日
第九期:10月18日
免费咨询报名电话:4000-0855-96
微信与手机同号:13880878114
西行川藏,一路向西
我们聚集了一批爱好川藏旅游的朋友
专注于探索川藏极致的自然风光
打造最精品的旅游服务 定期组织分享及探索活动
快乐出游,安全回家